族际音乐:我们的音乐背后没有英雄
Pure pursuit of ethnic fusion

 
Comment(s)打印 E-mail China.org.cn  2013-04-23
调整字号大小:

Read in English

 

安迪(左)、乌日干(中)和薛挺(右)一起演唱呼麦。[中国网 鲁娜 摄]

中国网4月23日讯(记者 鲁娜)“呼麦”是图瓦及蒙古文(Хөөмей)的中文音译,原义指“喉咙”,即为“喉音”,一种藉由喉咙紧缩而唱出“双声”的泛音咏唱技法。21日晚在民族大学中慧楼的大音乐厅,“族际音乐”的项目创始人,美国科罗拉多出生的音乐人安迪•保尔,携手中国的汉族音乐人薛挺和蒙古族马头琴年轻演奏家乌日干为近千名观众表演了这种神奇的民族音乐。

他们的表演中融合了多种乐器,其中有蒙古族的马头琴、朝尔、阿拉伯手鼓、口弦、12弦吉他和澳大利亚当地土著居民最著名的传统乐器蒂杰利多(又称蒂芝瑞都Didgeridoo)。这么多乐器的融合不仅没有让人觉得突兀,反而有一种和谐之美。他们深情的演唱仿佛将观众带入了天地人之间平静和谐、灵魂入音之境。透过他们深情而热情的演唱,人们仿佛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奔腾的骏马以及热情好客的牧民。

族际艺术:音乐的背后没有英雄

“族际艺术”的艺术家必须深刻地介入两个以上的民族文化。艺术融合的过程就是文化认同的演化过程,同时也是艺术家介入异文化的过程。这种经历能够对个人灵感产生影响,进而创作更美的艺术。他们不会单纯的抄袭别人或其他民族的作品,而是通过他们的理解和再创作,给观众一种全新的体验。

“今天为大家表演的是一种混合的呼麦,是融合了图瓦呼麦和蒙古呼麦特点的一种综合体,表现力更丰富,”薛挺告诉记者说:“和很多伴奏乐队+主唱歌手式的常规表演形式不同,我们的音乐作品背后没有哪个是英雄—明星,只有我们的音乐本身。我们的音乐是一个角色平等的团体(GROUP),听音乐的人不必注意我们演奏的人,也没有表演,静态肢体+无表情是为了让听众更专注(FOCUS ON)到音乐的律动和音色本身。”

从事了十余年摄影的薛挺,在八年前接触了呼麦,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开始学习并演唱呼麦、收藏各种乐器,义无反顾地停止了如日中天的摄影事业(个人作品已被广州美术馆收藏)。后来,出于相互投趣,他与安迪一见如顾,共同实践族际音乐的一系列活动,欲将这种音乐形式传达给更多的观众。在认识安迪以前,他一个人做了很多年的族际音乐;与安迪相识后,两人一起运用更加丰富的音乐手段将这种艺术传达给更多的观众。

“我希望在大城市这种忙碌而规则的生活里如游牧般气质的音乐人,那种游走于音乐的江湖与荒漠,为大家提供一种与现实生活反差的独特试听享受。我们就是单纯的喜欢呼麦这种音乐,像朝圣一样,天真者的热情一经点燃,将全部投注之中。……学习呼麦的过程很受苦,喉部发声的方式一开始的摸索中对我们的身体和喉咙有很大的劳损。而且很多人并不理解,觉得听觉恐怖还扰民……”薛挺的讲述中也透出一丝无奈……

“我接触这个已经有12年了,”安迪说道,“有一次图瓦摇滚乐队Yat-Kha到美国巡回演出,我一下子就迷上了这项艺术。图瓦呼麦与蒙古呼麦不一样,它的唱法唱腔更加符合我的审美需求。”

“语言其实也是一种音乐,”安迪告诉记者,他学习了很多种语言,包括英语、中文、日语、维吾尔语、俄罗斯语及泰语。他在演唱中会将这些语言融合在一起,“今年夏天我们还会去图瓦继续学习图瓦音乐文化。这次我们可能4-5人一起过去深入、全面地学习图瓦文化。”安迪这样说时候眼神里透出的都是执着。

1   2   3   4   Next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