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屋》仍在改变我的人生

Comment(s)打印 E-mail 新京报  2014-02-25
调整字号大小:

《纸牌屋》第二季海报

《纸牌屋》第二季海报

这里是美国剧集与原著相比最大的六点变化:

南卡罗来纳VS苏格兰贵族

在小说里,弗朗西斯·厄克特是苏格兰贵族;而在剧集中,弗兰克·安德伍德是从南卡罗来纳州的小巷中走出来的。他们都指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境况:弗朗西斯试图重新挽回家族的社会地位,而弗兰克却是要努力逃离他的家庭环境。不过,在亲力亲为做事情上,弗兰克比弗朗西斯来得更自然些。弗兰克几乎从中找到了乐趣。接下来有剧透——弗朗西斯是绝对不会亲手掐死一条狗的;他会拿出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手枪,开枪把它打死。

华盛顿VS威斯敏斯特

小说中描述的黑暗政治权术是受到了1987年英国大选的启发。在那场选战中,撒切尔夫人轻松获胜,但也招来了不少劲敌。这给我带来灵感,开始构思如何除掉首相的情节;故事中,弗朗西斯是个保守派,他期望首相对他的贡献给予奖励,而相反,弗兰克是个自由派,尽管他实际上与任何具体的意识形态似乎都没有什么密切联系。

冷酷无情的记者VS有良心的记者

小说中的玛蒂是《每日电讯报》的记者,这个人物变身为美国剧集中的佐伊——她为《华盛顿先驱报》工作。比起铁石心肠的佐伊,玛蒂受到更多的良心困扰。而前者也更肆无忌惮地运用自己的美色。玛蒂的良心是她的弱点,但也是她最吸引人的特点;要是按照二十一世纪对报纸记者的要求,她恐怕将难以生存下去。

罗宾·怀特VS没有罗宾·怀特

在美国剧集中,弗兰克的妻子克莱尔比小说中的角色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我喜欢这一点。他俩的关系成为了故事的主轴。这也是为什么罗宾·怀特得到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是实至名归。没有他的妻子,弗朗西斯照样能够生存下去;但没有了克莱尔,弗兰克是否可以生存下去呢?我很怀疑。

大企业VS媒体权力

英国版更多地讲述报业大亨们的故事;而美国版则是集中描述大企业的权力。大西洋两岸的版本中都有党鞭这个角色;而在美国,政治拨款涉及的数额甚至更巨大,加上更强大的权力,金钱与利益纠葛,这让党鞭更有可能操控事件,美国的版本也因此更多的是关于人——个人的动机以及失误,而关于整体政治体系的部分比较少。

1980年代VS2010年代

小说与剧集故事发生的时代完全不同 ——前者发生在手机还没有诞生的时代,而后者则是绝对与时俱进。这也意味着剧集中一定要加入新的话题,而又能承载同样的情感和政治分量;小说中要面对前苏联的挑战,而在剧集中则是关于教师工会以及改革的问题。

作者:迈克尔·道布斯

编译:彦儿

   Previous   1   2   3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