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李洪斌:装修北京 扎根北京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中国发展门户网  2014-04-10
调整字号大小:

图为李洪斌夫妇向记者讲述在北京打拼的经历。[中国发展门户网 胡少雄 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4月10日讯(记者王振红 实习生胡少雄)李洪斌是一名普通的外埠农民工。十年前,他带着妻子,把年少的女儿留给家中的老人,离开了家乡河北承德市隆化县,与大多数怀有“城市梦”的青年人一样,提着大包小包,开始了在北京的打拼之旅。从那时起,李洪斌成了京城众多普通装修工中的一员,他们从事着城市人不愿意干而又离不开,又脏又累的工作。他们凭着厚道的为人和过硬的技术,装扮着北京。十年后的今天,李洪斌买下了一间地下室,让自己与家人在北京有了栖息之所,并且开始计划实现自己的“北京梦”——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建筑装修公司。

逐梦北京城

2014年4月8日的下午,记者来到了李洪斌夫妇的家:这间不足20平米的地下室,被收拾得井井有条,墙上的婚纱照,柜子上小女儿的淘气照,桌子上闪着斗地主游戏界面的笔记本,播放着电视剧《老兵》的40英寸液晶电视,处处透着生活的温馨。52岁的李洪斌穿着蓝色格纹的短袖,腰板挺得笔直,齐整的短发和刮得干干净净的下巴显得他精神而干练,这很难让人将他与装修工人联想在一起。当记者夸赞他们的家干净整洁时,李洪斌发出爽朗的笑声,“这都是我老婆爱收拾,她是个爱干净的人。”

问及李洪斌为什么选择装修这个行业,他说,“我在家乡跟着干木匠的弟弟练了一手木匠活,希望能靠手艺吃饭。”在来北京前,李洪斌去天津干了1年多,但是结果并不理想,他并不认命,觉得农民工也可以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

2003年李洪斌带着妻子来到北京。刚开始,李洪斌在北京密云给一些包工头干活,后来,肯琢磨的李洪斌自学了铺砖、刷漆等各种装修的活计。掌握了这些技能后,李洪斌开始自己揽活儿干,通过朋友介绍,来到了天通苑小区。凭借娴熟的技术和憨厚老实的性格,好口碑很快传遍了整个小区。找他干活的人越来越多,很多都是“回头客”。现在,李洪斌大小算个包工头,生意忙的时候,一个人干不完了就会叫上伙计们一起干。因为李师傅待人好是出了名的,朋友不管大事小事都会给他打电话,有时候维修找不到人也会请他帮忙,给他报酬都会被他婉言拒绝,很多工人也愿意跟着他一起干。

李洪斌的口碑越做越好,于是他萌发了开公司的想法。他说:“这些活儿大多都是熟人、朋友给介绍来的,范围毕竟有限,如果能开一个正规装修公司的话,容易被找到,也能让人信任,干活儿诚信非常重要。”

不蒸馒头争口气

李洪斌是河北承德的农民,家里兄弟姊妹9人,他排行老七。他在上学时念书很努力,上了高中,在当地是少有的知识分子。但最后没能考上大学,这也成了李洪斌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好胜的李洪斌并不甘于在家种地的日子,在听闻很多人都进城打工之后,他下定决心要走出去闯荡一番,混出个样子。

回忆起刚来北京的那时候,李洪斌说:“在北京一个朋友也不认识,对这个城市一下子就犯怵了。”但他不想再像当年在天津打工一样,失败了就回老家,于是,他带着妻子租了一间没有暖气的平房,硬着头皮干了起来。但开始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躲着生活,“刚来那几年,北京查暂住证查的很严,经常会被遣送回老家,然后再偷偷回来。”李洪斌说,“现在办理赞助证方便的很多,只需要租房协议、身份证原件和一张一寸照片就可以了。”“北京越来越开放了,我要在北京扎根生活下去!” 李洪斌眼中流露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在北京打拼并不容易,李洪斌说,不吃早饭已经成了习惯,给别人打工的时候,早上四五点就得出门干活,根本没时间吃饭,没活儿的时候也是抓紧时间睡觉,醒了也都到中午了。提起早期打拼的艰辛,李师傅说,“这就是我的北京生活,我要在北京混出个样子,回到老家也有面子,给家人也有个好的交代,再累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李洪斌觉得,放弃打拼回家虽然方便,但是想要有好的生活,这条路还是要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就这样,在异乡打工这条坎坷的路上,李洪斌始终没放弃,这装修一干就是十多年。

1   2   Next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