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潇洒 学者多情
胡先生是学识渊博的教授,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身边自然美女如云,拥有大量粉丝,不亚于今天的男神、佟大为、周杰伦。
1、糟糠之妻江冬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旧社会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鲁、郭、徐、季等人概莫能外。胡博士的结发妻子江冬秀也是如此。胡适本来对这门婚事不感兴趣,但是他是个孝子,对母亲的主张不敢违背,只有照办。到上海接受新潮思想之后,对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有了进一步认识,也有过解除婚约的想法,但为时已晚,母命不可违。终其一生,虽未娶个洋妞回家,却四处留情,沾花惹草。但最终还是没有违背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妻不可忘的古训。
屈指算来,风流博士有过五段情。
1901年胡适考取美国康奈尔大学,母亲在信中反复叮嘱他“男女交际尤须留心”,防止他思想发生变化。江家也担心婚变,遂请私塾老师教江冬秀读书识字,使之能独自与胡适书信交流。此外,老母亲频频致函催促他回国完婚,他都借口“儿决不以儿女婚事之私,而误我学问之大”为由,而一再推脱,迟迟不归。
1917年胡适留学归来在北京大学任教,同年在老家与比他年纪较大、又没多少文化的江冬秀举行了新式婚礼。江冬秀的伴娘是胡适三嫂的妹妹曹诚英,也就是后来与胡适多年相恋、情投意合的另一位女性。
胡适与江冬秀文化层次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夫妻生活并不如外人眼中的美满幸福。二人毫无共同语言,志趣迥异,胡适不懂妻子打牌的乐趣,妻子亦无法理解胡适对学问的痴迷。夫妻生活个中滋味,只有他们自己心知肚明,不足与外人道也。胡的婚姻像另一位大学者,北大教授季羡林。
2、美国女友韦莲司
绮色佳,这个满含诗情画意的小城令胡适终身难忘。在美国留学时,胡适与康奈尔大学教授亨利•韦莲司比邻而居。一次婚礼派对时邂逅了教授的小女儿韦莲司。在胡适心中,韦莲司是新女性的理想典范。韦莲司也很喜欢文质彬彬、学识渊博的胡适。一来二去他们开始了亲密的交往。几乎每天约会,一天不见面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茶饭不思。充分体会了《诗经》所写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个中滋味。
他俩倾心相爱,情投意合,却未能结成连理,一是因为母亲的严格叮咛、耳提面命打消了胡适离异的勇气;二是韦莲司的母亲反对女儿嫁给中国人,也动摇了他的决心。从此,朝思暮想,劳燕分飞,身处异地的胡适与韦莲司,就只能借鱼雁传书来表达浓浓爱意。分居两地,绵绵的思念,更使他俩牵肠挂肚、梦绕情牵。1933年胡适作为文化使者应邀访美时,这对有情人终于有机会再次相聚,在二人定情之地绮色佳卿卿我我、畅诉别衷,共度了几天终身难忘的美好时光。
1939年6月10日胡适为韦莲司写了几首诗词寄去。其中有一阕《临江仙》:
隔树溪声细碎,迎人鸟唱纷哗。共穿幽径趁溪斜。我为君拾葚,君替我簪花。更向水滨同坐,骄阳有树相遮。语深浑不管昏鸦,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他?
虽然称不上精品佳作,却也亲切生动,情趣意绵绵。
人生易老,韶华难留,他俩依然天各一方,但是每年都有书信往来,彼此牵挂,未能忘情。直到1962年胡适撒手人寰,韦莲司独守空房,终身未嫁,守护着她与胡的那段真挚浓郁的感情,成了另一个美国版的伊姆加德(季羡林的德国恋人)。在韦莲司的衰暮之年,她将胡适与她数十年的书信、电报、文稿等,制成副本,寄给胡适发妻江冬秀,请她转交给胡适纪念馆,算是为二人多年如一日的恋情画上了意味隽永的句号。
3、魂牵梦萦曹诚英
曹诚英是胡适与江冬秀婚礼上的伴娘。豆蔻年华便嫁给了富家公子,但婚后三年还无身孕,丈夫名正言顺纳了小妾,接受五四新思潮的曹诚英便与其分手离婚。胡适与这位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小姨妹十分投缘,互相欣赏,颇多共同语言,分手后书信往来,谈诗论文,感情急速升温。昔日的伴娘成了自己的红颜知己。
胡适利用北大教授五年一度的休假来到杭州,租房住下。曹诚英就以陪伴照顾胡适养病为由,与胡适同床共枕,朝夕相伴。三个月后胡适回到北平向江冬秀提出离婚,不料烈性的江以杀死两个儿子,与胡同归于尽相威胁,胡适只好偃旗息鼓、委屈求全。独处杭州的曹诚英也只好忍痛将二人的爱情结晶堕胎,独自品尝这一浪漫爱情带来的痛楚与苦果。
后经胡适推荐,曹诚英赴美到康奈尔大学访学进修,胡适还特地给知己、异国女情侣韦莲司写信,请她关照自己年幼的表妹曹诚英。韦莲司不知内幕,对待曹像自己的亲妹妹一样悉心照料,关爱有加。
1937年曹诚英取得硕士学位回到故乡,在安徽大学任教。由于感到与胡适的恋情难以为继,也就放弃了不切实际、无法实现的幻想。此后几年,虽然二人依然鱼雁频传,却缘悭一面。解放前夕,胡适经上海离开大陆时,他们在老家十里长亭见了最后一面,洒泪而别。
又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男欢女爱,又是一次无疾而终的蜜意浓情。年轻的胡适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深受众多女士青睐,拥有众多铁杆粉丝,而这段恋情算是胡适人生交响乐章中一次波澜起伏的浪漫多彩的经历。
4、含情脉脉小粉丝
在北大担任文学院院长期间,一位豆蔻年华的小女生对他爱得如醉如痴,死去活来。这位女弟子是来自江苏无锡的徐芳。
徐芳1931年考入北大文学院,聪颖好学,成绩优秀,喜欢读诗写诗,特别痴迷于新诗的创作,于是师从胡适,经常向其请教写诗的门径。1935年夏天徐芳毕业后,留在文学院研究所做助理。为了让徐芳学习诗歌创作,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胡适让她主编北大文学院歌谣研究会的诗歌刊物《歌谣周刊》。
老师的才华折服了女弟子,老师的关爱打动了她的芳心。徐芳不断给胡适写信,更确切地说是情书。信中火热大胆,激情四溢的语言毫不遮掩地表达着自己的倾心爱慕。而当时胡适虽对这个比自己小二十几岁的小女生印象极佳,亦颇有爱怜之意,但考虑到自己的名声地位和社会影响,不敢再触动这根敏感的神经,于是慧剑斩情丝,毅然断绝了与徐芳的联系。这位多情的女弟子播下了爱的种子,辛勤耕耘却未能收获甜蜜的果实,单相思几年苦恋、无数夜晚梦系情牵,换来的却是竹篮打水、无言的结局。
5、恩师女秘洛维茨
世事茫茫难自料,胡适好不容易才摆脱了徐芳的纠缠,不料在出任驻美大使时又遇上了一位新的仰慕者。这位女士叫萝德芘•洛维茨,是胡适恩师杜威的秘书,二人似金风玉露,甫一相逢,顿觉相见恨晚,几个月后就成了情投意合的知心伴侣。据胡博士日记记载,此番美国之行,除了宣传抗日,筹集抗日款项等公事之外,全部工余时间几乎都交给了洛维茨女士安排打理。
人到中年的胡适已是公务缠身,日理万机,在世界各地往返,没有多少闲暇与洛维茨耳鬓厮守谈情说爱了。后来这位犹太女孩儿与非洲男友结婚,婚后仅仅一年丈夫便撒手人寰。后于194?年与87岁的杜威结了婚,成为杜威第二任夫人。此后与胡适联系,已不再是昔日知心情侣,而是师母与弟子,隔着辈分了。
博士本是多情种,洒向人间都是爱,与郭老何其相似乃尔。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