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科大校园内,类似“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标语随处可见。[新京报 安钟汝 摄] |
去行政化还是去官僚化
2014年9月,朱清时卸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直到2015年1月,北京大学原副校长陈十一接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南方科技大学有近半年的时间没有校长。黄扬顺说,“那是最迷惘的一段时间。觉得整个学校像是没了灵魂。”
当时,媒体和网络上都充斥着“南科大改革失败”的声音,“我们的高考成绩都能读一个不错的985高校,来到这里就是冲着这是一所崇尚改革的学校,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我们怕它变成一个传统的大学。”
梁志伟记得,当时同学们在社交媒体讨论,写下自己的心愿,希望新来的校长能够继续改革,不要丢了南科大的灵魂,他们相信学校的相关领导会看到他们的讨论,把他们的心声传达给新来的校长。
梁志伟记得,“朱校长在的时候,我们学生能感受到我们是中心,学生对学校提什么要求,马上都能满足。但那段时间,没人管了。”
2015年1月,陈十一调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学生们发现,“新校长来了以后,书院制没变、全英文教学没变,导师没变、评优评奖方式没变,朱校长时候的很多理念都保留了下来。变化的是办一些事情要走流程了,规矩越来越多了,”以前学校出台什么政策,我们有意见,直接向最高负责人汇报,现在要逐级汇报。有时候公示期过了,流程还没走完。
通信工程专业一名学生提到学弟学妹们的变化说,“他们一来到这所学校就在行政框架内了,自然比我们这群放养的人听话。”
张凌坦承,陈十一校长确实加强了南科大行政建设,但这是必要的,“人们都认为教育改革就是去行政化,实际上应该是去官僚化,三个人都会产生行政,南科大越来越大,怎么可能离开行政,我们要做的是去官僚化,保证行政为学术服务。”
尽管黄扬顺和梁志伟认同陈十一给学校带来的一些变化,但他们还是认为,“陈校长来的时候,我们已经要读大四了,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还是朱校长。”
他们发现学弟学妹们和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像我们敢于说‘不’了”。梁志伟说,“这种差别越来越明显,大一的学弟学妹们更是温和许多,学校说什么就是什么。”
梁志伟很崇拜南科大教改实验班的学长们,他记得有一次上级领导来学校视察,和实验班的学长座谈,“他们一点都不胆怯,当着上面领导的面,有什么说什么。”
梁志伟认为他们这届学生继承了学长们“说不”的传统。梁志伟参与创建了致仁书院的学生会,“学生会创建过程中,学校不干涉,我们学生自己独立出方案,建设规章制度,搭建了组织框架。”
2012级学生不喜欢被过多管束。石润参与创建了一个叫南科公益的社团组织,南科公益成立以后,学校想和南科公益接触,被他们拒绝了,“我们担心他们过多干涉我们。”
“那段时间,我们学生说什么就是什么,感觉我们就是中心。”石润说,“一所大学本来就该是独立的,大学生就该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梁志伟说,他理解学校越来越大,应该有规矩。但同时他表示,“在敢于说不方面,学弟学妹们应该像我们学习。”
就业已经不再是非主流
除了对学校的规矩越来越多而颇有微词外,2012级毕业生们大都认为,陈十一校长在办学理念方面还是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南科大一份规划显示,目前南科大拥有12个系17个理工专业,未来还将建设医学院、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和创业创新学院等院系。在朱清时任校长的2013年,南科大只拥有5个系6个专业。
朱清时希望培养科技精英,陈十一提出学校不但要培养科学家,还要培养社会精英、商界领袖,未来要建设商学院、人文社科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要办一所全面开花的斯坦福式的复合型大学。学校开始增设一些实用性专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假如我入学的时候有计算机专业,我就业就更有优势。”张翔宇说,作为一个就业的学生,他更倾向陈十一对学校的定位。
“现在,南方科技大学已经出台《南方科技大学创办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规章制度,从时间保障、空间支持、资金资助等方面鼓励师生创新创业。”南方科技大学宣传部部长张凌说。
“那名曾向朱校长提出在学校创业的学生,现在创办了一家科技公司,公司员工已近百人,每月销售额近百万元。”通信工程专业的梁志伟说,“为了创业,他当时选择了休学,假如是现在,他会得到学校的支持。”
“以前,学校的宣传栏里贴的都是学术讲座的通知,现在开始出现一些企业家讲座的海报。”
张凌说,学校现在不但有学术导师,也有就业和创业导师,请一些企业的领导来给学生做宣讲。
黄扬顺曾在一次宣讲会上作为学生代表和一个著名企业家坐在一起,给学生讲就业经验,那是让黄扬顺感觉很自豪的一次经历。
在黄扬顺的学弟学妹们看来,就业已经不再是非主流。
2013级化学系的一名学生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的寝室有四个人,有两个准备就业,已经联系好了实习单位,他还特意提到师哥黄扬顺,认为他很成功。
6月15日,是南方科技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间,南科大在本校区以及全国22个省会城市设立面试点,对11800名学生进行面试。
今年南科大计划招生2000名,报名的近两万名,他们在两万名学生中通过网络计算机测试选取11800名学生参加能力测试,测试后选取8000名学生进行面试,面试通过,结合高考成绩及高中课业成绩,在提前批进行录取。
当天,石润接待前来面试的学生,从早上八点忙到晚上十点。(记者 安钟汝)
(原标题:深度丨南科大首届统招生:“我们敢于说不”)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