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内容
涉四大案数十项反人类罪名
从笔供内容看,45名日本战犯在中国犯下的主要罪行包括策划、推行侵略政策,制造细菌武器、施放毒气,进行人体活体试验,屠杀掠夺资财,毁灭城镇,强征慰安妇、强奸妇女,驱逐和平居民等一系列违反国际准则和人道主义原则的令人发指的罪行。
其中,第一案为日本侵华陆军军人案,包括铃木启久、藤田茂等8名战犯。于1956年6月9日-19日在沈阳北公审,他们分别犯有积极执行侵略战争、指挥命令部下残杀、强奸、抓捕、掳劫中国人民和掠夺、强占、焚烧、破坏中国公共财产,施放毒气、制造细菌武器等罪行。
第二案为富永顺太郎案,他曾是日本特务机关主事,1956年6月10日-19日在太原公审,被判战争罪和特务间谍罪。
第三案为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犯有罪行,又在日本投降后参加国民党军队和特务组织,并犯有其他罪行的日本军政人员案。
第四案为操纵伪满傀儡政权的日籍高级官吏和宪兵军官案,包括武部六藏、古海忠之等28名战犯,他们于1956年7月1日-20日公审,被判战争罪。他们都是操纵伪满政权,制定和推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种侵略政策的首要分子,犯有屠杀、逮捕、刑讯、毒害、烧毁房屋、制造“无人区”等各种罪行。
专家解读
1、为何公布笔供而非文字整编?
仅遮挡受害人姓名原样不容否认
李明华表示,用扫描仪扫描日本战犯笔供原貌公布,未经加工、编辑,仅对笔供中涉及的受性侵犯女子的姓名进行虚化处理。“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这样处理既不影响档案的真实,也保护了当事人及其后代的权益。图像是原来的样子,就是要表明这些笔供是这些战犯本人写的,经过他本人签字的”,是不容否认的。
李明华强调,每名战犯的罪行不仅是依靠他的口供、笔供,还通过检举材料、控诉材料、赴犯罪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听取被害人和目击者的证词等等,进行广泛而细致的调查认证。
“此次公布的战犯罪行自供与之前公开的大量客观史料有很大不同,是这些战犯经过思想改造、良心发现而主动供述的罪行记录,是从人的角度还原历史原貌,能让更多的人包括日本民众有机会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历史。”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前所长蒋立峰说。
2、选择此时公布档案有何用意?
敢于直视民族痛苦并让世人铭记
再过4天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肇始的“卢沟桥事变”77周年纪念日。就在2天前,日本安倍内阁突击解禁了集体自卫权,开启了再次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之门。
“中方在这样一个时间点、采取互联网的方式公布了战犯本人写的笔录原文,一方面透过战犯本人写的笔录表明侵华事实不容置疑,一方面警告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可能给本国和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而用互联网的方式则可以更大范围地扩大影响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说。
李宗远表示,世界上任何国家如果忘记历史,必然会遭到历史的惩罚。中国如今敢于直视惨痛的历史伤疤,将民族痛苦记忆公布于世,正是为了让世人从中汲取教训,为维护和平而努力。
3、还原历史未来还有哪些计划?
今后还将公布更多日军侵华档案
李明华介绍,除笔供外,中央档案馆收藏的侦查、审查、处理日本战犯的档案,主要包括纸质、照片、实物、录音、电影这五种。主要分为侦讯日本战犯的案件、日本战犯罪证和实物案卷,日本战犯回国后活动档案等这几部分。其中侦讯日本战犯案卷,一犯一案组卷,包括日本战犯1109名档案3000多卷。每名案犯的档案包括:追究犯罪分子的受理书,侦查罪犯的总结意见书、罪犯的口供和笔供及其中文译文,罪行摘要记录、检举材料、控诉材料、罪行调查表等。
目前,中央档案馆正着手对1017名免予起诉的日本战犯的笔供档案进行整理。待公布完45名受审战犯的笔供档案后,将在适当时间以适当形式予以公布。“我们的档案部门一直在对日军侵华档案进行发掘、整理、编目、抢救、数字化等工作。今后还将有更多反映日本侵华罪行的档案公之于众,证实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