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发现隋炀帝陵寝 还原历史谜团真相
Emperor's real burial site found in E China

 
Comment(s)打印 E-mail 北京日报  2013-04-16
调整字号大小:

Read in English

 

图为隋炀帝砖室墓外形。

14日下午,扬州市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邗江区发现的两座墓葬中,已经发掘的一座为隋炀帝陵。该古墓出土墓志写有“隋故炀帝墓志”,铭文记载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与史实相符。

发掘过程中相继出土了4件规制极高的鎏金铜铺首、金镶玉腰带等文物,为典型的皇家规格。其中鎏金铜铺首为雄狮造型,双目圆睁,显得十分威严。

墓志文物“坐实”身份

隋炀帝陵地处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即“吴公台”所在地),具体位置为原西湖镇自来水厂,现为一个名为“中星海上紫郡”楼盘的中心地段。该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两座古墓,每座占地面积约二三十平方米,为隋末唐初砖室墓。

新闻发布会上,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介绍,去年底工地施工时就发现了少许古代碎砖,但因为建筑垃圾太多,难以开展考古工作。今年春节后,工地全面平整土地,暴露的青砖越来越多,考古队进场,通过勘探发现了两座砖室古墓。已经发掘的西侧隋炀帝墓包括墓室、耳室和甬道。在墓葬内,考古人员发现了铜制的衔环铺首、金镶玉腰带、铜钱和铁钉等十几件文物,数量虽少,但等级很高。4件铜铺首不但鎏金,而且体积巨大,应该是用在棺椁上的;玉腰带外面包金,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镶玉。这两类陪葬品并非普通官员可以享用,为典型的皇家规格,证明墓主身份非凡。

证明墓主身份最有力的证据是墓志,上面清楚地写着“隋故炀帝墓志”,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与史实相符。而“帝崩于扬州”“……于流珠堂”,清楚写明隋炀帝杨广死后萧后埋葬他的地点。正是根据这些内容,专家们认定墓主为隋炀帝。

规格不及当时富人

隋炀帝墓南北长4.98米,东西长5.88米,墓室深度2米多,只能算中小规模的墓葬,连一般古代有钱人的墓制规格都达不到,考古人员发掘时也没想到这居然是座帝陵。

考古人员分析,隋炀帝的帝陵规模之所以较小,与其死因和多次迁移有关。束家平说:“这两座墓的占地面积很小,远远达不到帝陵所应有的规模和气势,更不符合杨广好大喜功的个性,这主要与他的死因有关。”据史料记载,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了杨广。束家平由此推测,“有可能隋炀帝被杀时是一种特殊时刻,亡国之君墓规模就小得多。”

史料记载,杨广死后,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今扬州)宫流珠堂。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凄惨的下场,使这位帝王的陵墓规格连当时的有钱人的规格都达不到,这也能印证该墓的真实性。

棺椁骸骨腐烂无存

不过,考古人员在墓葬中并未发现棺椁和骨骼遗存。

对于有人提出扬州汉广陵王墓这样规格的墓葬中棺木能够完全保留下来,隋炀帝墓较之要晚,却什么也没有发现的问题,束家平所长表示,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湿润,棺椁腐烂是很平常的事。广陵王墓中所使用的棺木为皇家最高规格的金丝楠木,是可以几千年不腐烂的。隋炀帝被杀的凄惨结局,决定了其棺椁不可能为金丝楠木等高档木材,而其他材质的棺木,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腐烂殆尽是完全有可能的。

束家平同时指出,隋炀帝墓历史上曾多次遭盗挖。加之上世纪60年代以来,当地村民在墓室上方修房造屋,可能不知在什么时候,隋炀帝的棺椁已经遭到了破坏,而幸存的几件文物,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1   2   3   4   Next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